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杨涝池村村情调查报告

    信息发布者:草是飞
    2017-05-24 17:40:25    来源:原创   转载

       杨涝池村村情调查报告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史    军

         为了全面掌握“双联”行动联系点--杨涝池村情况,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及时调整帮扶措施,推进“双联”行动全面深入开展;于2017年3月下旬开始对杨涝池村基本情况展开了调查,至2017年4月底调查结束,调查历时一个多月。现将调查情况予以报告,以供参考。

         一、杨涝池村的基本特点

    本次调查采取印制发放调查表,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产业园区查看,对村组两级干部和个别群众进行访谈等方式进行;以村辖7个村民小组为调查对象,分人口资源、土地资源、林果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本地非农林产业从业人员、村民享受社会保障七个项目2015年-2016年4月底以前的实际状况为主要内容展开调查。制定了调查项目指标要求,在具体调查中坚持以现状为主,据实调查的原则,确保了调查质量。调查基本准确的反映了杨涝池村的人口、产业、村组经济及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并呈现以下特点。

    1、杨涝池村人口以中年为主,人口比例极不协调

    杨涝池全村有人口1655人,从性别来看,男839人,

    女816人;从年龄结构来看,0-6岁83人,7-17岁77人,18-39岁179人,40-60岁1074人,61岁以上242人。全村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的比例为5.2%:4.65%:10.82%:64.89%:14.62%,青壮年劳力人数不足中年人数的20%,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调查显示,中年人是杨涝池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

    2、土地资源条件良好,塬地多,但人均土地占有总量较少

    杨涝池村土地总面积为5633.8亩,人均3.4亩,土地资源以塬地居多,超过了该村山地和沟坡地的总合,山地山势陡峭场地窄小,形成了杨涝池村独特的土地资源特点。2898亩塬地人均2.3亩,远远高于其它村,且地势平坦,黄土丰厚,土质肥沃,集中连片,是易耕作的优质良田。山地1619.8亩,人均0.98亩;沟坡地1116亩,人均0.67亩;78.5%山场和沟坡地实现了绿化,人均林地1.41亩,山绿塬翠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3、林产业相对发达,果品产业滞后

    全村林地面积2326.7亩,人均1.41亩,总体上显示了其林产业发达的一面。但林地以山地洋槐用材林为主,达到了867.6亩,果林虽在面积上占有优势,但起步较晚,苹果挂果园只有300亩左右,人均不足0.2亩,苹果新幼园1160亩,人均0.7亩,却尚未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桃、杏、梨、栗、核桃零星布点,尚未形成规模,这就形成了该村人均林地占有面积较大,产值明显偏低的反差。

     4、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收益较低

    全村种植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剔除2015年以来村级统一规划栽植的2100亩苹果园外,剩余756.86亩可耕地全部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粮经比为53.91%:46.09%,且小麦与玉米的种植量之比为41.15%:58.54%,加上果园间作的果菜等经济作物,2014年种植业的全部收益预计为295.02万元,人均为1782.60元,可见经济收益之低下。这充分说明农业种植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调整,种地先算账的理念还未广泛深入农户心中。

         5、养殖产业处于起步和再认识阶段

         2015-2016年4月全村牛、羊、猪、鸡四类家禽饲养总量只有10562头(只),人均6.38头(只);分类看,牛47头,羊138只,猪127头,鸡10250只。由于饲养量小,出栏数就更加可怜,截止2014年4月仅为10527头(只),经济收益总数为57.5万元,人均6.36头(只),收入347.74元。部分农户觉的养牛缺资金,养羊没有山场,养猪鸡缺技术,并为销售市场忧心忡忡,全村成规模养殖的只有何军年10000只肉鸡饲养场,但2015年养殖规模较2014年有一定的下降,充分说明农户对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停留在初级感性认识阶段。

         6、非农林产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转型就业原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初步显现

    该项调查列举了劳务输出、商流贸易业、交通运输业、食宿餐饮业、建筑建材业、家庭手工业、养殖业,租赁服务业及其它九项调查内容,实际上是一项关于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的调查。在九项调查内容中,家庭手工业只有2人,且1人为残疾人,租赁服务业及其它处于空白境地,商流贸易等七类产业2015年就业人数为426人,占全村人数的25.7%,可见该村劳动力就业路子之宽窄。非农林产业2013年收入为1256.1万元,是该村种植业的4.3倍,林果业的3.7倍;而劳务输出286人2013年的经济收入487.5万元,占该村非农林产业总收入的38.8%,可见劳务产业效益之好非同一般。调查得知,自2008年以来杨涝池村劳务输出呈现有增无减的势头,正在向一种产业方向发展。在目前该村其它产业还尚未发育成熟时期,有力的支持了发展。调查中,我们看到该村从事商流贸易业、交通运输业、食宿餐饮业、建筑建材业四种产业的人数只有67人,而带来的经济收益为708万元,从业人员占劳务输出的23.4%,收入却是它的1.4倍之多,是林果产业的2倍,是种植业2.4倍,是养殖业12.3倍。已有一部分农户认识到靠传统种地难以发展,对务工、经商、栽植果树初步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正在把这种认识逐步转化为具体行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涝池村民正在挣脱传统思想束缚,通过就业转型,激发原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正在加强,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7、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全村1655口人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老龄补贴、计生补贴等社会福利保障的人数为376人,占该村总人口的22.7%,总额为27.7万元,占该村种植业总收入的9.38%,使全体村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发展经济的信心。

         二、总体评价

    作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实现理论上的全面发展。杨涝池村作为丰台乡的一个基本区域之一也毫不例外,调查中尽管我们发现一些产业、一些经济项目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这只是从该村经济发展走势和全县产业发展大的趋向上分析得出的判断,并不影响杨涝池村在全乡经济发展中已确立的地位。从丰台乡村级经济发展整体来看,杨涝池村经济发展还处于全乡前列。2014年、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保持在全乡第二位,超过了县、乡发展平均水平。本次调查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结论,2016年杨涝池村当年人均初始毛收入11659.6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保底数为5059.64元,2017年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保底数在5300元以上。

    杨涝池村经济之所以能处于丰台乡的前列,主要得益于六个方面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富集。杨涝池村地处玉丰公路南北两侧,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人口聚居集中,塬地2898亩,超过了该村山地和沟坡地之和,黄土丰厚,土质肥沃,集中连片,是易耕作的优质良田,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

    山塬生态植被良好,人均林地占有率高。78%的山地、沟坡地得到了绿化,构成了丰台乡北部的绿色屏障,阻挡了西北风的侵袭,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为人居、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自然保障。

       农民原生发展动力带动了经济发展。近年来,经过各级组织的推动,“双联”干部及乡村组干部的积极宣传和动员,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原生发展动力初步得到了激活。目前外出务工,从事商流贸易业、交通运输业、食宿餐饮业、建筑建材业、家庭手工业、养殖、果品存贮和贩运以及林产业的发展人数虽然还不够理想,但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农民多途径多元发展经济的思路已付之于实际行动,为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苹果产业发展初具雏形。特别是去今两年规划的1160亩优质红富士苹果产业园作为承载村级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为杨涝池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该村苹果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激发了农民脱贫的信心。

        养殖产业示范点已建立。路南组何军万只肉鸡养殖场的建立为该村如何发展养殖业提供示范指导和技术支撑。

        村民勤劳,思想观念转变快,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杨涝池村中年居民占总人口的64.89%,思想成熟;民风淳朴,村民勤劳;村组两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善于接受新思想,贯彻新政策,推出新举措;这些为该村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奠定了引领发展的思想基础,注入了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些不利的因素,主要是:

    果品产业发展步子较大,但管理较为粗放。特别是路南西园区果园栽植距今已达六七年,而大部分果树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树冠尚未定型;2012年栽建的260亩苹果园区田间管理还比较粗放。

    种植结构单一。除果园占地外,剩余1356.86亩耕地全部用以种植小麦、玉米,且小麦与玉米的种植量之比为41.15%:58.54%,结构有待调整。一方面反映了种植结构单一,另一方面反映出村民还未走出传统的农业圈子。

    村庄缺乏整体规划。该村自然条件良好,但村容村貌缺乏整体规划和整理,庄基坐落凌乱,环境脏乱。

    部分农户的思想观念还未得到转变。有的再坐等政府救济,有的还想不劳而获,等靠要的思想在一些农户中表现还比较突出。

    劳动力严重短缺。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严重短缺,能人带动效应难以发挥。

        三、几点建议

    1、把苹果产业作为杨涝池村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性措施来抓。一是该村多优质塬地,且连片集中便于管理;二是目前规划栽建已到位;三是该村已有技术成熟的务果能手;四是自然条件优越。

    2、大力培育养殖业。一方面养殖业可为果品这个大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看好,同时可减少发展经济对土地的过度占用,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多轮驱动发展的目的。

    3、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商流贸易业。商流贸易在该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业人数相对还比较少,所从事的行业种类还比较少,鼓励村民走出去学,积极开拓经营领域,延伸如建筑建材领域的产业链,发展多样经济即可推动就业,又可增强发展后劲。

    4、充分认识劳务输出的有因素和不利因素。据调查,杨涝池村,外出务的286人员中,大多以干粗、重、脏、累、苦活为主,他们中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仅为17.7%;由此可见,他们务工主要是以拼体力为主。科学的看,劳务经济本身也有它的先天优势和缺陷。其优势就在于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缺陷在于一旦务工者因身体原因或家庭成员原因不能外出时,就会处于无收入的境地,更重要的是短期内家庭经济就会陷入困难状态。因此,在劳务输出中,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注意家庭经济再发展所必须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要在注意提高本人及家庭成员健康品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参与市场角逐的经济技术含量,实现从拼体力向拼技术技能方向竞争转型,从而达到稳定收入的目的。

    5、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发展观念。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维模式、家庭治理模式、参与大市场发展经济模式,大力帮助农民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大思维、大接轨、大发展的思想观念,推动经济发展,摒弃不劳而获的等靠要思想。

        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